末世名舰--“永丰”级航海炮舰(24)(1 / 1)

加入书签 本章报错

清末海军舰船志强烈推荐:

为什么要把“中ณ山”舰的舵叶面积改得如此之大,今天尚无法找到确切的答案,不过在同一时期南京政府建造的诸如“民生”、“民权”等炮舰上也都存在这一现象,证明这种给军舰配上加大版舵叶的作法并非“中山”孤例,而且很有可能ม是在拥有了新造军舰的设计经验后才给“中山”舰作出了改动。加大舵叶的效果浅眼来看,可以大大提高军舰的机动性,但这对以在长江内河狭窄水域作战为主ว要任务的军舰来说,意义并不大,主要的好处是在遭遇空中袭击时军舰可以藉此进行快机动。不过舵叶必须与舵机系统匹配,如果在加大舵叶面积的同时,舵机功率没有变化,则很可能出现“小马拉大车”的情况,如此非但不能ม提高军舰的机动效率,反而增加了额外的累็赘。有关“中山”舰乃至南京政府时代大批国造军舰采用大面积舵叶的情况,目前仅仅是现阶段,其真实的原因还有赖于关注者们进一步的深入研究。

“中ณ山”舰的修理工程进行了整整一个月,9月3日຅“中山”舰驶出船坞,在4、5๓两天连续进行航试,一切测验无຀碍后重回船坞进行油漆,1้0日整个工程完全结束。“中山”舰遂于11日上午10时45分离开上海前往都南京接受视察,抵宁后海军部正式确定其隶属第一舰队,和“永绩”、“永健”同队,保留原舰名,“九月十日修理工程完全告竣,随即奉召来京,仍由á部将该舰编入第一舰队,并仍旧名为ฦ‘中ณ山’,藉以纪念总理蒙难”。

6月30日,淡水用尽的“中ณ山”舰进入福建东山岛。始终关注着广东乱局展的南京政府海军部认为ฦ收编“中ณ山”的良机已到เ,立即派出在福建停泊的炮舰“楚泰”、“江元”前往东山岛,名为接济淡水,实则对“中ณ山”舰实施看管。面对南京政府海ร军部要求其北航归队的命令,“中ณ山”舰无力违抗,于7月3日在“楚泰”、“江元”的伴随下启航北上,当天晚7时30分到达厦门入港。

14๒-19pg南京政府时期“永绩”舰上局部ຖ照片,可以清楚地看到飞桥左侧的1门维克斯乒๐乓炮。

19๗3๑7年7๕月7日຅,抗日战争全面爆。8月1้3日຅,震惊中外的中ณ日淞沪大战在上海及周边展开。先于远在山东的姊妹舰“永翔”,“中山”、“永绩”、“永健”投入了抗敌卫国的血火战场。

淞沪战幕拉开时,“永健”舰正在海军江南造船所维修,无຀法和第一、二舰队的大多数军舰一起转向长江江阴一带水域,而是陷在了战局的中心。8月20่日起,日军飞机针ฤ对上海的中国各重要军事设施ๅ开始狂轰滥炸,作为当时中国重要军械、舰船修造企业的海军江南造船所当其冲。系留在江南造船所码头的“永健”舰由á舰长邓ฑ则勋指挥,利用舰上的高射武器,与江南造船所守军互相配合,一起实施防空作战,“‘永健’员兵,协同驻守高昌庙之海军部ຖ队尽力防御,相持数日”。

8月25๓日,日຅军对江南造船所起了开战以来最为猛烈的轰炸攻势,“永健”舰装备的维克斯高射炮弹药用罄,无຀力招架,最终日机投弹爆炸形成的破片击穿了水线处船壳板,“永健”不幸进水下沉。因码头驳岸处水深较浅,“永健”舰体着底时,黄浦江水并没有能将军舰完全淹没,军舰主甲板以上的舰体还露出在江水之上,呈现出“搁浅”的样貌,“永健”由此成为“中山”四姊妹中第一艘在抗战中损失的军舰。

战沉后,“永健”的炮械做了拆卸处理,其中舰主炮和维克斯ั高射炮拆交张奎部陆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清末海军舰船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