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腾小说网 > 般若莲花处处开 > 第4章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——济群法师讲解 (4)

第4章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——济群法师讲解 (4)

观自在菩萨行深般若波罗蜜多时,照ั见五蕴皆空,度一切苦厄。

观自在菩萨行深般若波罗蜜多时,照见五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
至于事物本身的价值,也是人为赋予的。比如一只精美的宋代瓷碗,在收藏家、鉴赏家的眼中,是价值巨万的珍贵文物,为之ใ朝思暮想,但求占为己有;而在不谙此道的外行看来,那ว只是一件可有可无的精致工ื艺品;至于那些根本不知文物为何的人,很可能将之ใ视为普通用具,与随处可见的瓷碗并无຀区别。虽是同一个ฐ碗,但因人们对它的认识及好恶不同,才有了价值上的巨大差异。

又如馒头与金子,哪种更有价值?或许有人会觉得,这个ฐ问题简直问得多余。馒头与金子,难道具有可比性吗?答案还需要思考吗?在通常情况下,固然是金子价高难得。但在特殊环境中,情况也可能发生变化。有个故事说,一艘船在海上遇难,其中有贫民,也有富翁。当他们跳入海中逃难时,贫民带了馒头,而富翁带了金子。他们在水上漂流很久ื,饥饿难耐时,富翁想用全部金子来和贫民交换馒头,却未能如愿。最后,富翁抱着金子饿死海中,而贫民却靠这些馒头渡过了生死难关。在那ว样的危难时刻,馒头和金子,什么更有价值呢?

因为人们的观念、认识不同,以此为垢,以彼为ฦ净。但这些所谓的垢净,是因人而异,也是因时而异、因地而异的,没有绝对不变的标准。美与丑、好与坏、有价值与无຀价值等,也都是如此。在客观世界ศ中,并无绝对的垢,也无绝对的净。因此,垢即不垢,净即不净。从这个ฐ意义上说,垢净的实质,就是不垢也๣不净。

“不增不减”:是相对增减而言,是对事物数量的定义。由少到多曰增,由多到เ少曰减。通常我们也会以为ฦ,增便是实实在在的增,减便是实实在在的减。比如有人经商发财,名下资产猛增,于是心花怒放。过些时候生意亏损,资产一日少于一日,又为此焦虑伤心。其实,增减并不是固定的。就像大海,每天潮涨潮落。当潮涨时,海ร水看起来似乎增加了;潮落时,海水看起来似乎减少了。从局部来看,海ร水确实有增有减,但从整个大海而言,又何曾有增减呢?又如明月居士林举办冬令营,大家从四面八方云集于此。居士林的人员增加了,过几天冬令营结束,诸位各奔东西,居士林的人员又减少了。从居士林这几天的人数变化来看,似乎ๆ有增有减,但从整个世界而言,依然还是那ว些人,并没有什么增减。

时常有人会提到เ这样一个问题:说佛教讲轮回,但过去地球人口不足几亿,现在却增加到几十亿,这些多出来的人,究竟从何而来?之ใ所以会提出这类问题๤,也是因为孤立地看待增减。佛教所说的轮回,并不局限于人类或地球,而是从十方世界ศ,从一切有情生命来说。人口所以会增加,是因为人类生存环境较为优越,投胎因缘较以往更多。但在地球人类增多的同时,其他类型的生命却在减少,比如野生动物就在逐渐减少乃至灭绝。因此,仅从人类来看,数量虽然有增有减,但从生命总体而言,仍是不增不减的。

从以上众多例子来看,佛法所讲的增减,也๣是离不开因缘的。增,是由于因缘使然;减,同样是由á于因缘使然。离开因缘,是无法谈增减的。既ຂ然是随缘而成,那么,客观上便没有孤立不变的增减。所以说,增减也只是一种假相。从这个层面来看,增减,也就是不增不减。

就真谛而言,不生不灭、不垢不净、不增不减又有另外的深意。对于世俗中ณ道来说,不生不灭,是生灭宛然;不垢不净,是垢净宛然;不

增不减,是增减宛然。但在真谛上,生灭、垢净、增减等一切差别ี皆了不可得,是为非生非灭、非垢非净、非增非减,乃至言语道断,心行处灭。

不住世间

是故空中无色,无受想行识,无眼耳鼻舌身意,无色声香味触法,无眼界ศ乃至无຀意识界。

除前๩面所说的色、受、想、行、识五蕴外,佛教中ณ,又将眼、耳、鼻、舌、身、意称为六根,将色、声、香、味、触、法称为六尘,合称十二处。六根、六尘再加上眼识、耳识、鼻识、舌识、身识、意识,为ฦ十八界。在佛教中,蕴、处、界又称三科,是对宇宙人生一切现象所作的三种不同归纳。可以从五蕴看世间,也可以从十二处、十八界看世间。

五蕴已如前๩释。十二处中,处为ฦ生门之义。眼、耳、鼻、舌、身、意的六根,缘色、声、香、味、触、法的六尘,是精神活动产生的渠道。由á眼根缘色尘生眼识,耳根缘声尘起耳识,鼻根缘香尘生鼻识,舌根缘味尘起舌识,身根缘触尘起身识,意根缘法尘生意识,这是六根缘六尘生六识。此外,根尘识三和合,三和生触,由触引生受、想、思等心所。人类的精神主ว体及心理活动,皆是由根尘为缘而产生的。

十八界中,界含有层、根基、基础、种族๣诸义,是将世间万物归为十八大类。六根是从生理世界而言,六识是从心理世界ศ而言,六尘是从物理世界而言。

三科诸法主要揭示了世间的现象差别。作为ฦ学佛者,又该如何观照ั世间呢?《经》曰:“无色,无受想行识,无຀眼耳鼻舌身意,无຀色声香味触法,无眼界ศ乃至意识界。”这就告诉我们,对于世间一切现象,都要认识到เ它是无的、空的。但切莫误以为ฦ这里说的无຀是一无所有,假如这样理解,经文岂不是与现实相矛盾?对经中所说的无,我们还应运用前面所说的公式来认识。如“无眼耳鼻舌身意”,即可演绎为:眼不异空,空不异眼,眼即是空,空即是眼。耳鼻舌身意,色声香味触法亦复如是。一切诸法,都可以作这样的推理。

那么,经中说三科诸法为无、为空,意义何在?三科诸法,包含了有情世间及器世间。有情世间者,如五蕴、十二处的六根、十八界的六识。世人对此不能正确认识,于中生起我相,恒审思量,念念执我,并由此而起我痴、我见、我爱、我慢,形成以强烈自我为中ณ心的、有情特有的生命形式。

以自我为中ณ心,执五蕴为我,给有情带来种种烦恼。烦恼,是扰乱ກ内心宁静的因素。一旦被烦恼侵扰,人生就不得安宁,不得自在。众生一切烦恼,多由执我而生。比如对色身的执著,有些人因相貌平平而烦恼,有些人因身宽体胖而烦恼,有些人因身材矮小而烦恼,也๣有些人因体弱多病而烦恼。又因执我,衣食住行也会带来种种烦恼。比如吃,有些人吃了上顿愁下顿,也有些人天天山珍海味吃腻了,又为不知吃什么而烦恼;比如穿,有些人为没有御寒衣物而发愁,也有些人衣服多得穿不完,又为不知选哪件而烦恼。为ฦ了一个ฐ“我”,就足以烦恼、操劳一辈子了。

基本生存解决了,还要为了奠定“我”的安全感而积累财富。这就使得很多人为之ใ拼命工作,辛苦创业。假如没有特殊技能,找到เ工作已是艰难,需要面对激烈的竞争。即使找到工作,竞争可能更加激烈。如果有幸创办自己的事业,又终日຅要为这副沉重的担子操尽心思。工作,原是为了维持生存,为ฦ了更好地生活。但现代人往往在工作中ณ消耗一生,没有时间也没有心情来享受生活,岂非本末倒置。忙了一辈子,好不容易等到เ退休,却已๐陷入忙碌的惯性中ณ,反而觉得失落、彷徨。

为了使“我”更风光,又引发名誉问题。佛教中,将人们最主ว要的欲望归纳为财、色、名、食、睡五种。可见,人们对名誉的渴望是强烈而普遍的。我们生存在这个世间,不仅要吃、穿、住,还要有各自的社会地位。这一地位,不仅取决于职位、事业,更取决于我们的德行和名声。倘若德高望重,名闻四方,就会处处受人尊敬。反之,则ท会遭人唾弃。因此,人人都很看重自身名誉,为维护名誉而对簿公堂者也大有人在。

作为“我”的存在,思想、见解也๣是重要组成部分。因为执我,人们往往热衷于“我”的思想、“我”的见解。假如得不到เ他人理解,还会为此伤心难过。在这个ฐ世间,既有因不同宗教信仰而导致的争斗,也有因不同政治主张而产生的对立;既有因不同学术观点而引发的辩论,也有因不同生活方式出现的分歧。我见,使世界ศ出现是非纠纷,障碍人与人之间的和谐相处,更使人们局限在原有认识上不能进步,影响对真理的认识。所以说,我见是一切烦恼生起的根源。

众生因执著我相带来的烦恼还有很多,此处不再一一详述。总之,人类一切烦恼皆以执我为根源。正如《菩提道次第略论》所言:“由我贪增上,以我爱执持,从无始生死直至于今,生起种种不可欲乐,虽欲作一自利圆满,执自利为主ว,以行非方便故,虽经无数劫,自他义利皆悉无成。非但不成而已,且纯为ฦ苦所逼迫。”众生执我,原是为了我的幸福,然而事与愿违,反而带来人生种种烦恼。

《心经》所说的“无”,正是对有情生命所作的透视。从佛法观点来看,有情生命不外是五蕴和合的假相,不外是生理(六根)及心理(六识)的和合。常人执五蕴为我,但以般若智慧来看,无຀论在五蕴还是十二处中ณ,所谓的我,皆了不可得。我们不可执五蕴为ฦ我,更不可执五蕴之外有我。倘若我在五蕴之ใ外,又如何与五蕴建立关系呢?

《金刚经》与《心经》同样,也是以谈空为核心的典籍,其重点在于“无຀我”。打开《金刚ธ经》,我们会发现,其中处处都在探讨“无຀我”。《金刚经》曰:“若菩萨有我相、人相、众生相、寿者相即非菩萨。”又曰:“如我昔为歌利王割截身体,我于尔时,无我相、无຀人相、无众生相、无຀寿者相,何以故?我于往昔节节支解时,若有我相、人相、众生相、寿者相,应生瞋恨。”又曰:“以无຀我、无人、无众生、无຀寿者,修一切善法,则得阿耨多罗三藐三菩提。”又曰:“若复有人,知一切法无຀我,得成于忍,此菩萨胜前๩菩萨所得功德。”这些教义แ,都说明了无我在修习菩萨道中的重要性。

明了“无຀我”的真相,能使我们超越自我。世人因不满于自我现状,想方设法地试图超越。但是,所作努力却往往难以奏效。问题何在?无非是因为我执在障碍。我们现有的人格,是以自我为中心形成的。假如我执不曾动摇,又怎么可能ม改变生命、超越自我呢?就像戴着满身的枷锁,却以为从这间屋子走入另一间屋子即可解脱๳,那样,可能达成期望吗?要想超越自我,首先必须ี放弃我执,砸碎束缚我们的枷锁,唯有这样,才谈得上解脱、超越。

与有情世间相对应的,是器世间。这也取决于有情的认识能力,即眼识所见的色相世界,耳识所闻的音声世界ศ,鼻识所嗅的气味世界,舌识所尝的味道世界ศ,身识所感的触觉世界,意识所缘的法尘世界ศ。唯有具足六根、六识者,始有六处世界。倘若不具眼根,就会失去色相世界;不具耳根,就会失去音声世界ศ。

在佛教中,主ว要将器世间归纳为以上六处,又称六尘。尘,即灰尘、尘埃,具有染污义,也就是说,六处境界ศ具有染污六识的作用。当六识尚未接触六处境界ศ时,我们的心是清净、平和的。这也๣就是俗话所说的“眼不见,心不烦”。一旦接触境界,就会产生相应的情绪波动。见到仇人时,立刻怒火中烧;见到เ恋人时,转而贪恋爱著。听到批评时,立刻伤心苦恼;听到赞叹时,转而心花怒放。如是,时时都在各种情绪中转来转去,没有片刻安宁。